產品經理必看書籍"矽谷思維"三大重點

Elaine Lee
Apr 25, 2021

--

PM成長之路:cmoney產品經理實習#12

→產品思維:
1.選擇悖論:提供用戶多樣化的選擇會帶來更高的購買轉換率嗎?
2.努力錯覺:產品體驗越快越戶越滿意?
→數據思維:
1.評估潛在用戶數量大小、頻率。
2.關聯性與因果性。
→成長思維:固定思維v.s.成長思維→我的思維成長

→產品思維

  1. 選擇悖論:提供用戶多樣化的選擇會帶來更高的購買轉換率嗎?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Sheena Iyengar教授曾在加州的一間知名超市進行果醬實驗,一次提供客人6種口味果醬試吃,另一次提供客人24種果醬試吃,實驗結果為展示24種果醬時的試吃人數雖然增加,但購買轉換率卻下降。(果醬實驗可參考這篇↓↓)

我在產品發想的過程中,會想幫選擇障礙的人解決痛點,提供別人使用過的評論或更多樣的分類提供資訊給使用者,以利做出最佳的決策,聽起好像蠻合理的,但真的以用戶的角度來想,如果你今天是有選擇障礙的人,已經無法決定要不要買?或要選擇哪個的時候,有更多七嘴八舌的意見,或更多樣化的選擇時,你會更好下結論嗎?或甚至直接不買了下次再說?或許直接幫用戶選擇才是真正解決他的煩惱呢?

2.努力錯覺:產品體驗越快越戶越滿意?
現今講求快速效率的環境,理所當然覺得快速流暢的使用體驗,和用戶的滿意程度成正比,哈佛學生學生曾對於等待搜尋結果時間進行實驗發現,如果不給予"適當"的回應延遲,立即顯示工程師們努力優化出來的搜尋結果,受訪者會懷疑系統在騙他們。

行為經濟學家施洛莫.貝納齊(Shlomo Benartzi)在2017年出版的圖書《螢幕陷阱》(The Smarter Screen)中指出,用戶對產品的重視程度和不流暢度,呈倒U形曲線關係:

圖片來源: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47674

也就是說,需要找出產品讓用戶等待時間的重視度高峰,過度的流暢或不流暢,都會造成用戶的不重視,適度的"延遲等待"才能給用戶更好的體驗。

在讓用戶”延遲等待”的過程中,文案UI設計讓用戶感受到系統的"努力"程度,會增加用戶"感知價值"的好評。假設今天有一款APP因為程式架構或資料庫結構,某個功能會造成用戶在體驗上頻頻lag,在無法馬上處理根源的情況下,利用"感知價值"讓用戶知道產品的"努力程度",例如:畫面顯示"我們面臨了水逆災難,正在努力排除萬難中…為您剷平道路暢行後,會再推播通知恭候您回來!"用戶就會知道可以等系統好了通知再來(跟餐廳候位原理一樣,會電話通知不須現場等待的餐廳,客人的體驗滿意度相對較高)。

→數據思維:

1.評估潛在用戶數量大小、頻率。

產品發想的過程中,會遇到想解決特定用戶的痛點,但沒有評估到淺在用戶數量大小、頻率的問題,痛點是真的存在,但若只是全台灣人口0.001%有這方面的困擾,發生頻率也不高,那淺在使用者的商機足夠支撐一隻APP的成本嗎?(基本商業上市場大小問題),潛在用戶人數又該如何評估呢?最快的方法是google政府相關數據,若無法直接查到有利的數據時,可以在零散的數據中,利用"費米推估"方法估算↓↓

至於得到的數據是算大還是小?就需要利用"比率"來看。例如:美國有一篇新聞指出,因為美國沒有有效的方法來及時檢查領取養老保險的人是否依然健在,再加上親屬故意隱瞞親友已經去世的消息,造成美國每天會多發放3100萬美元。3100萬美元聽起來"感覺"當然很多,但這只佔美國全年養老金發放額0.004%,若投入檢查成本超過3100萬美元,顯然不符合"有效的"發放養老保險的初衷目的。

2.關聯性與因果性。

數據表明,喜歡購買紅酒的人,平均壽命更長。說明喝紅酒的人可以讓人更長壽。

上述為新聞媒體為了點閱率常常會看到類似邏輯的報導,但"喜歡購買紅酒的人"跟"平均壽命更長"雖然兩者有關連性,但無法將兩者直接歸類為因果關係,因為"錢"有可能是第三方關鍵因素,也就是說,收入高的家庭,更喜歡吃飯的時候配紅酒,所以有購買紅酒的習慣,他們通常有醫療保險,也有更健康的生活習慣,造成長壽的原因。

因此,"關聯性"不等於"因果性"。在產品相關數據判讀上,需要避免誤判關聯性為因果性的數據關係,日常生活思考上,也可以訓練自己思考懷疑新聞的報導邏輯。

→成長思維:固定思維v.s.成長思維

固定思維的人遇到失敗時,會覺得覺得是對靈魂的羞辱,並異常暴躁易怒或異常失落;成長型思維的人會找出失敗的原因,還有思考可以改善更好的方法。面對成功時,固定思維的人會異常高興並覺得是跟自己的天分有關;而成長型思維的人會覺得跟自己的"努力"有關,並找出會成功的原因。

→我的思維成長:

回想這兩個月的培訓和實習,剛開始遇到挑戰和困難時,會覺得壓力大、懷疑自己的能力,面對PM需要"快速大量學習"的能力時,自己心中會產生無形的鞭條,一路上鞭策自己每周閱讀一本書,在懷疑自己能力的同時,從原本沒有閱讀習慣的我,無形中養成假日沒事就來看書的習慣,並且從書中找到許多"啊哈"時刻(原來有這樣的方法/知識!),也漸漸養成從書中獲取知識的樂趣(以前的我看到打這段文字一定會覺得怎麼那麼假掰XD)。

我覺得我最大的成長不僅僅是PM需要使用的工具/方法論,更是思維上的成長,從原本面對自己不足"固定思維"的焦慮,轉變成"成長思維"接受自己的不足,並找到讓自己進步的方法。

謝謝看到這裡的妳/你,陪伴著我的成長。

感謝你的閱讀及支持,任何問題都歡迎來信和Elaine交流|ela71930@gmail.com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給我1–10個拍手(越喜歡當然可以拍越多,甚至按住不放!這也是我持續寫作的動力!)此外還可以動動手指「FollowElaine

--

--

Elaine Lee

#發票App產品經理 #歡迎來信交流:ela71930@gmail.com